90%对虾养殖户忽略的控料技巧大全

对虾养殖,风险重重,环环相扣,一步不慎,损失惨重。近年来,对虾发病案例频发,养殖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。在养虾的江湖中,有一句话流传甚广:“养虾先养水”,可见调水的重要性。但水质问题的根源,常被忽视,那就是投料技术。投料技术,不仅关乎水质,更是疾病的关键所在。因此,掌握控料技术,对于养殖户而言,至关重要。

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控料的原因和重要性,为养殖户提供多种控料方法,帮助他们在养殖过程中,更好地掌握饲料投喂和控制,避免盲目操作,真正提高养殖效益。

90%对虾养殖户不懂的重要养殖技术:这份控料技巧大全,请收藏

一、合理控料的重要性

1. 不合理投喂易导致水质问题,增加调水成本。投料过多,残饵沉积在底部,尤其是养殖中后期,投喂量增加,残饵堆积,影响底质,造成水质不稳定,进而增加调水成本。

2. 不合理的饲料投喂影响对虾体质,甚至导致发病。早期过量投料,加重对虾肝胰腺负担,引发肝胰腺疾病。同时,早期虾苗活力差,无法彻底清理池底饲料,导致水质恶化,影响对虾生长。

多数养殖户忽视日常对虾肠道的调理和保健,导致肠道问题频发。对虾粪便若直接溶解于水体,看似底质干净,实则水质受影响,藻类生长受阻,对虾生长速度减慢,甚至发病死亡。此外,不注意调节肠道,易导致对虾吸收和消化能力下降,出现“喂得多,长得少”的现象,并可能引发空肠空胃、肠炎等疾病。

二、养殖户常见的投料误区

部分养殖户存在错误观念,认为虾饲料成本低,应多投料,期望多收虾。然而,多投的饲料若虾未食用,会沉积在池底,污染底质和水质,后果严重;若虾食用,会加重肝胰腺负担,引发疾病。

通常,养殖户认为投料关键在于选择优质饲料、控制投料量和添加营养物质。然而,实际上,合理控料更多依赖于经验操作,与理论有所差异。以下是几种控料方法的简要介绍:

三、合理控料的几种方法

(一)常规控料

准确投料是对虾养殖的关键。基本原则是:宁少勿多,定期减少或停止投喂,以减轻肝肠消化负荷,促使对虾摄食藻类、细菌、生物絮团等,促进胃肠消化及营养吸收利用,同时清底调水,减少污染。

确定日投饵量时,通常采用饲料全年分配法和日投饵率法。饲料全年分配法依据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估算全年净产量,再确定所用饲料的饲料系数,估算全年饲料总需要量,然后逐月、逐旬甚至逐天分配投饲量。

(二)脱壳控料

脱壳期是对虾的脆弱和敏感时期,摄食能力下降,需减少投喂量。根据脱壳虾的数量,适当减少饲料量,通常为30%-70%。脱壳后,需逐渐恢复正常投喂量,每餐增加10%-20%。

(三)调水控料

水质不佳时,需减少投喂量,每餐减少30%-50%,并继续投喂,待水质恢复后,再逐步恢复常量。选择含量高的有机酸,并交替使用不同菌种,以保证对虾肠道健康。

(四)改底控料

养殖中后期,若底质出现问题,需适时减少投喂量,每餐减少30%-50%,同时搅拌有益菌,确保对虾肠道健康。在底质处理的中后期,使用碳酸钠片拌料,维持吃料区域环境良好。

(五)天气控料

恶劣天气时,需减少50%的投喂量或直接停喂。不严重时,减少50%的投喂量,不减次数;严重时,停喂1-2餐或一天,但需确保水质和藻相正常。

(六)捕捞控料

捕捞前需适当减少投喂量,每餐减少20%左右,或捕捞前1餐停喂。捕捞后一两天内,也需适当减少投喂量,因捕捞会搅动水体,造成底部毒素进入水体。

(七)发病控料

发病时需减少50%的投喂量或直接停喂1-2天观察。同时,需补充钙、维生素等微量元素,维持对虾体质。若确定病情,需搅拌安全无刺激的杀菌产品投喂,病情好转后,逐渐恢复正常投料。

控料技术是一门考验经验和细节管理的艺术。经验丰富的养殖户通过精细的饲喂管理,可减少用药,甚至实现不用药。因此,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,需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控料方法,确保对虾健康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