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从击败谷歌到饱受争议,中文互联网环境下的挑战与反思

一年前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,李彦宏在舞台中央被人泼水,吸引了所有媒体的目光。危急时刻,他那一句“what's your problem”更是对泼水者进行了灵魂拷问。然而,尽管他遭遇了这场尴尬,网络上却并没有出现多少同情的声音,反而是一片叫好。事件持续发酵的背后,与其问泼水者“what's your problem”,不如要问问李彦宏自己“你到底怎么了”。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,百度近十年来为何骂声不断?而李彦宏和他的商业公司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困境?

打败谷歌,构建中文互联网环境的百度,为何今天人人喊打?
  1. 学生时代

1968年,李彦宏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的一户工人家庭。少时的他非常喜欢戏曲,甚至一度想进入山西阳泉的戏剧团学习,不过因为父亲不同意只得做罢。1987年,19岁的李彦宏参加高考,随后以阳泉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。大学时代,他选择了枯燥的图书情报专业,对此并不感兴趣。因此,他在大三时就定下了出国留学的目标。1991年,他获得了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成为了一名留学生。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,并很快在华尔街的金融信息公司道琼斯公司担任计算机的高级顾问。三年后,他离开了华尔街,前往硅谷的搜信公司工作,成为了一名技术骨干。然而,两年后,搜信公司被对手收购,李彦宏也离开了公司。

1999年,李彦宏回到国内,与1个会计和5个技术人员一起,在北京大学的资源宾馆里创办了中国划时代的互联网公司——百度。他凭借着在美国的人脉和资金,很快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项产品——面向企业的百度中文搜索。随后,他通过“竞价排名”的商业模式,成功地将百度推向了用户终端,使其成为了国内搜索引擎市场的领导者。

  1. PC互联网时代

在PC互联网时代,李彦宏的百度掌管着普通国人进入互联网的钥匙,通过构建包括百度贴吧,百度MP3,百度图片等一系列中文搜索生态系统,黏住了大量用户,在本土化和技术对抗层面与谷歌展开正面竞争。然而,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,以字节跳动为首的新晋互联网企业开始崛起,蚕食着百度的互联网地盘。李彦宏意识到,必须改变百度的盈利模式,从依赖于“竞价排名”的盈利模式转向更加用户友好的体验。

  1. 移动互联网时代

2013年年底,中国发放第一张4G牌照,智能手机大规模接入互联网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全体国人来说,意味着PC互联网的时代结束了。然而,此时的百度依然依赖于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,即基于“竞价排名”系统的盈利模式。这种体验感差到犹如给用户喂*的体验,是不可能有人买账的。

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更是让百度口碑跌入谷底。从那时起,百度开始艰难的转型,从2014年就立项的人工智能终于再一次放在了李彦宏的案前。他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扭转百度当前的困境。然而,今天的百度与阿里和腾讯体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层级上,百度的当务之急依旧是补课,把过去技术至上而无视用户体验和服务的弊端扭转过来。

尽管李彦宏和百度面临着重重挑战,但他们并没有出局。随着5G时代的到来,他们仍有机会在未来的互联网大战中取得一席之地。正如李彦宏所说:“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策略,商战策略才是决胜的关键。”让我们拭目以待,看看百度这家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,到底能走多远。

作者:金陵风语